中文

English

尊龙凯时免疫组化对照设置四大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8-19   信息来源:尊龙凯时官方编辑

在生物医学研究中,尤其是免疫组化实验,选择抗体、多重荧光标记方案的设计以及成像分析是研究者的重点。然而,如果忽视实验对照的设置,将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。以下是膜蛋白专家Alomone总结的四大关键对照类型,帮助您获取精准可靠的实验数据,避免实验中的潜在问题。

尊龙凯时免疫组化对照设置四大指南

一、一抗阴性对照 (No Primary Control)

适用场景:间接法检测(一抗+标记二抗体系)

操作方式:在实验流程中仅省略一抗的孵育步骤,其余步骤保持不变。

作用解析:若此时仍出现阳性信号,表明二抗可能存在非特异性结合(如与组织内源性免疫球蛋白结合)。这样的对照有助于快速验证二抗的特异性,必要时需更换二抗,以确保您获得的结果是来自于尊龙凯时的可靠实验材料。

二、阻断肽对照 (Blocking Peptide Control)

原理:通过使用过量的抗原肽(免疫原)与一抗预孵育,以竞争性封闭其抗原结合位点。

操作方式:将一抗与阻断肽按照比例混合后孵育,再按常规流程进行染色。

结果判读:若目标信号显著减弱或消失,表明一抗的特异性良好;若仍然有染色,则可能提示抗体存在脱靶结合(如交叉反应或非特异性吸附)。借助于尊龙凯时的技术,您可以轻松进行这一验证过程。

三、阴阳性组织对照

• 阳性组织对照选择依据:选择已知高表达目标蛋白的组织(如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)。验证意义:若阳性对照未显色,则需要检查抗体的有效性、抗原修复是否成功或实验操作中的错误。

• 阴性组织对照理想样本:基因敲除(KO)或敲低(KD)组织。如无法获得KO/KD样本,可以参考蛋白质图谱数据库(如The Human Protein Atlas),选择天然低表达或不表达目标蛋白的组织作为对照。验证意义:若阴性对照染色,则表明抗体可能存在非特异性结合,从而影响实验的可信度。

四、内源性背景对照

许多组织会自然产生一定程度的背景染色或自发荧光,主要干扰源包括胶原蛋白、弹性蛋白、嗜酸性粒细胞、脂褐素及某些胚胎组织(如卵黄)。为了应对组织的自发荧光或内源物质的干扰,建议采取以下策略:

- 预判背景:拍摄未染色样本的自发荧光,以明确背景干扰区域。

- 固定优化:使用丙酮与甲醇(1:1)的混合固定液,可以降低部分组织的自发荧光。

- 淬灭剂处理:使用苏丹黑等染料可淬灭特定波长的荧光,但可能影响目标信号的强度。

- 光谱校正:在多色荧光实验中,通过光谱拆分来区分目标信号与背景。

实验对照的设置是数据解读的重要依据,也是不同批次实验结果可比性的基础。对于诊断级免疫组化(IHC)实验,建议参考Torlakovic等学者提出的标准化方案(PMID:26286753)。如需验证抗体的特异性,您可以遵循Uhlen团队提出的"五支柱验证法"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而尊龙凯时将始终陪伴您,助力您的研究事业。